查看原文
其他

雪为什么是黑色的?因为那是集中营烧出的骨灰颗粒

叶克飞 欧洲价值 2021-08-02

诗人保罗•策兰的父母都在集中营中死去,他则成为幸存者。他的出生地原先属于奥匈帝国,一战后归属罗马尼亚,二战时期先后被苏联和德国占领,1947年被并入乌克兰,受苏联控制。身无所依的他,终其一生都无法寻得身份认同。他写下了《死亡赋格》,即使记忆残酷,他仍拒绝遗忘。但残酷记忆使他无法摆脱重负,最终跳进了塞纳河。


撰文〡叶克飞


奥斯维辛集中营


我们所熟知的奥斯维辛集中营,并非孤立个体,而是奥斯维辛周边42座集中营的总称,由希姆莱于1940年4月27日下令建造。1945年1月27日,集中营得到解放,1947年,波兰将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博物馆,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


在这42座集中营中,以奥斯威辛、比克瑙和莫诺维茨三个营区为最大,也正是如今人们所能参观的1-3号集中营。


比克瑙营区曾建有近四百座房舍,但德军撤离时为毁灭证据,摧毁大部分建筑。营区内还保留了一节运送囚犯的车厢,车体全封闭,外部挂锁,一端有岗楼,凭吊者在车厢上插上鲜花。


营房最初是马厩,内部十分阴冷。如今仍可见到市内的三层通铺,有些是红砖砌成,也有一些是简单的木板搭成。陈旧的褥子铺在床上,里面掺有大量沙子,营房正中央是毫无遮挡的二百个水泥茅坑。让人无法想象,当这里塞上数百上千个人时,会是怎样的景象。


1945年,记者刚刚发现这里的罪恶时,还是在冬天,有人告诉记者:“你们有没有留意这里的雪是什么颜色的?它们是黑色的,像无烟煤”,记者这才发现,目力所及,直至天边,雪都是黑色的,他用手一摸,手上全是污垢。当地人告诉他们,这些污垢都是没有燃烧完全的骨灰颗粒。当人们在毒气室里被杀害后,尸体被丢入焚化炉,骨灰颗粒随着黑烟升上天空,再随着飘雪落回地面。


在一段记录中,毒气室的残暴令人不寒而栗——犹太人被运到奥斯维辛之后,党卫军会进行初次筛选并分成三组,第一组是被认为已经派不上用场的人,这组人会被告知接下来将进行淋浴。纳粹甚至会给他们每人安排一个衣柜放置衣服,并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衣柜号码。

集中营博物馆里的囚衣

但骗局随即结束:

“当人们脱光衣服进入营区建筑物地下类似澡堂的房间之后,永远不会知道喷头中根本不会喷出水来。面积只有210平米的‘澡堂’被塞进超过2000人,毒气室大门被封闭之后,党卫军从天花板上预留的小孔向室内灌入氯化氢气体”,人们在绝望和痛苦中撕扯自己的头发,甚至抓瞎眼睛,“15-20分钟之后室内的人全部中毒死亡。随后被害者头发被剃光,金牙被拔掉,随身的戒指耳环等也会被摘除。尸体被送入一层的焚尸炉,一些尸体来不及送入则被就地焚烧。”


1942年后,因为囚犯过多,被运送而来的犹太人甚至不做停留,下车就被带进毒气室。


第二组是身体比较强壮的人,他们被送往各个苦役营工作。当他们生病或者体弱不能再干活时,也会被推入毒气室。第三组大多是双胞胎,也有一些侏儒,他们会被用于医学试验,最后抛入焚尸炉。


从毒气室到焚化炉,一切都以化学为主导,也让我突然想起一句粤语俚语:“人是很化学的”,意指生死无常。当年,化学家莱维就是依靠专长得以幸存。莱维后来成为意大利最杰出的作家,人们熟知“174517”这个数字,那是莱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犯编码。

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体


1947年,莱维的第一本书《如果这就是人类》出版,开始了对大屠杀的内省和反思。然而,随着反思的持续深入,他对人类社会感到了困惑与失望,于1987年因抑郁症跳楼自杀。奥斯维辛没有杀死他,但关于奥斯维辛的思考却杀死了他,对此,另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、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·维瑟尔说道:“早在四十年前的奥斯维辛时代,莱维已死。”


同样自杀的还有诗人保罗•策兰,他的父母都在集中营中死去,他则成为幸存者。他的出生地原先属于奥匈帝国,一战后归属罗马尼亚,二战时期先后被苏联和德国占领,1947年被并入乌克兰,受苏联控制。身无所依的他,终其一生都无法寻得身份认同。他写下了《死亡赋格》,即使记忆残酷,他仍拒绝遗忘。但残酷记忆使他无法摆脱重负,最终跳进了塞纳河。


这种难堪重负的死亡也许是解脱,内心的激烈冲突使之成为文学和影视的热门题材。但无论是《苏菲的选择》还是《朗读者》,你都很难认为它的艺术夸大导致真实性丧失。在这两部小说(以及同名改编电影)中,死亡都是终结,过程虽然不一,但战争创伤都是贯穿始终的隐线,这样的故事同样会发生在现实中。






RECOMMEND
推荐阅读
在恐怖的迷雾中,我走进了集中营
奥斯维辛没有幸存者,最好的人最早死去
写作的最高使命是战胜谎言

顺手卖个书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